Search

這個研究還滿有意思的,摘錄重點,和我的一些初步想法。
(Ingrid 不在家,Emmy 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個研究還滿有意思的,摘錄重點,和我的一些初步想法。
(Ingrid 不在家,Emmy 竟敢鬼混成讀書僮了哈哈)

Emmy牌翻譯機出動了,本文重點如下:

1. 2002年以後,勞動報酬佔GDP的比例其實是穩定的,並沒有下滑。這個研究裡面說,GDP有成長,而勞動報酬佔GDP比例不變,所以其實報酬也是有成長的,不像大家想的,勞動報酬沒有成長。

2. 然而大家會覺得薪水凍漲,這是因為全民健保、勞退新制,使非薪資收入的比例變高。這個研究證明了,薪水在整個報酬結構的比例在下滑,雖然報酬跟GDP是同步上漲的,但漲的是非薪資收入,這才是薪水凍漲的原因。

3. 上述兩點有一個tricky的地方,就是那是名目帳簿的情況,你得換算成實質GDP和實質薪資,才能知道實際情況。真正會影響實際感受、覺得薪水變薄,那跟買東西時錢好不好花有關係,你的薪水要跟物價相比,薪水不變物價卻在上漲,就會覺得薪水很不夠用,這叫做購買力下滑(用名目薪資除以物價CPI 指數)。

4. 另一個感覺錢變薄的原因,是我們生產的東西價格在下滑。雖然我們的總產量在上升,但是我們生產的東西,市場價格是在下滑的,那我們就會感覺到花了很大力氣生產出來的東西,其實賣不到多少錢,例如以前賣一百台電腦可以賣一百萬元,但現在賣一百台電腦只能賣到五十萬元,那我就要生產兩百台電腦以上,才能維持一百萬元收入。這個在經濟學裡面,表現為「GDP平減指數下滑」。講這些術語真的很煩,白話就是我們生產的東西價格太低了。(你以為白話文不用學對不對,放屁噗噗噗噗噗)

5. 很不幸台灣就面臨到這個情況,生產品的價格下跌,消費品的價格上漲。我們主要靠販賣資訊產品為生,越來越不值錢;但我們進口的商品,隨著原油上漲而上漲。

(媽啊作者你完全忽略了中央銀行貶值新台幣的作用!我們等於全民在買很貴的東西,補貼給這些價格下滑的出口廠商,央行讓新台幣匯率很低,讓出口廠商可以賣出低價貨品,然後我們買進口品時都會很貴,因為我們賺到的每一塊錢新台幣能換到的美元很少,能買到的進口品很少!這就是幾百A總裁彭淮南先生的重大功績。然後賴功德還不給我們一例一休,說我們其實都很愛加班,南部勞工愛加班,愛補貼賤價出口品。吼,越打越生氣,有看過翻譯機一邊翻譯一邊發脾氣的嗎。AI人工智慧翻譯機來的,有人性。)

6. 作者認為:「大家會很直觀想到分配問題,經濟成長果實沒有分配給勞工。但從前面提到的資料來看,勞動報酬在過去 15 年其實沒有太大變化」,他認為這不是錢沒有分配給勞工的問題,而是生產模式的問題。

(我覺得作者這一段完全都是廢話,「經濟成長果實沒有分配給勞工」當然是對的,因為他前面就證明了沒有經濟「成長」果實這件事情。實質生產力是在下降、實質購買力是在下降,而薪水收入佔比在下滑、非薪資福利收入在上漲,勉強維持勞動收入不變而已,作者出來講這段話跟他前面研究矛盾,這段完全沒必要講。

我同意生產模式是有問題,但不能就此說沒有分配問題。因為在具有競爭力、生產模式在上升軌道的經濟體裡面,勞工是有機會分配到更多,例如作者圖二,1985-1995年台灣勞動報酬比例是上升的,2015年之前幾年的中國,勞動報酬比例一定也是上升的,因為生產模式在更新。

生產模式和分配模式往往就是一體連動的,根本很難拆開來談,分配問題就是生產模式問題,在一個向上的生產模式裡面,分配問題就會獲得比較好的解決,在下滑的生產模式裡,分配問題就是勞工要承擔,你沒機會分到更多,實質薪資甚至在下滑。你不能因此去說,這裡沒有分配較少的問題,建議作者把這一段去掉,你不要去證明沒有分配問題,因為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課題,跟你前面去證明的命題所需要的effort可能是一樣大,甚至更大的,分配問題裡面的名目、實質、國際比較、感受等,可能比薪資收入還複雜。)

7. 那南韓跟台灣經濟結構那麼像,為什麼沒出現一樣的情形?作者認為,南韓的工業經濟出現的問題跟台灣一樣,但是服務業經濟卻得到很好的發展,補充了工業經濟的下滑。這一點就是佐證了前面講的,生產模式的問題,其實就是南韓有比較新穎的、上升的生產模式,所以他能比較好的應對工業品價格下滑的問題。

8. 作者在想有沒有方法可以改善這個情況,他提出馬英九總統時期曾經考慮過「負所得稅」政策,就是反而還發錢給沒有收入的家庭,看看能不能刺激消費和就業情況。結論是沒用,而且台灣逃避稅的中小企業主太多,你會發錢給很有錢的人。(哼哼,林全不是說要全體公司登記股東嗎,那為什麼現在不做呢?賴功德?我需要一個貼文裡面詛咒你兩遍嗎?)

9. 作者說他在研究開放新移民是否可行,一起找人來把餅做大。那我覺得作者這邊有點傻呼呼,因為他全部的架構都證明了生產品價格下滑才是問題所在,但其實開放新移民為什麼會造成生產品停止下滑、或上漲,才是應該去證明的環節。這不是無用的思考,因為作者可以補充他的邏輯環節,例如新移民可以開創怎樣的新經濟,在生產總量,或生產價格上,創造出新的GDP,但目前文章的情況就僅止於說說而已。

好了,我要去看 Lizzy 介紹的 Miss Sloane了~~
(有看過翻譯機翻完還要看電影娛樂的麼,超人工智慧的~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有趣的財經國際政治新聞聊天
View all posts